2.2 扩展

上下文:相当于一个容器,保存了Flask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信息。

Flask中有两种上下文,请求上下文和应用上下文。

请求上下文(request context)

request和session都属于请求上下文对象。

request:封装了HTTP请求的内容,针对的是http请求。举例:user = request.args.get('user'),获取的是get请求的参数。

session:用来记录请求会话中的信息,针对的是用户信息。举例:session['name'] = user.id,可以记录用户信息。还可以通过session.get('name')获取用户信息。

应用上下文(application context)

current_app和g都属于应用上下文对象。

current_app:表示当前运行程序文件的程序实例。我们可以通过current_app.name打印出当前应用程序实例的名字。

应用上下文

g:处理请求时,用于临时存储的对象,每次请求都会重设这个变量。比如:我们可以获取一些临时请求的用户信息。

  • 当调用app = Flask(_name_)的时候,创建了程序应用对象app;
  • request 在每次http请求发生时,WSGI server调用Flask.call();然后在Flask内部创建的request对象;
  • app的生命周期大于request和g,一个app存活期间,可能发生多次http请求,所以就会有多个request和g。
  • 最终传入视图函数,通过return、redirect或render_template生成response对象,返回给客户端。

区别: 请求上下文:保存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数据。 应用上下文:在flask程序运行过程中,保存的一些配置信息,比如程序文件名、数据库的连接、用户信息等。

请求钩子

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,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处理,比如:在请求开始时,建立数据库连接;在请求结束时,指定数据的交互格式。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,Flask提供了通用设施的功能,即请求钩子。

请求钩子是通过装饰器的形式实现,Flask支持如下四种请求钩子:

before_first_request: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运行。

before_request:在每次请求前运行。

after_request:如果没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,在每次请求后运行。

teardown_request:在每次请求后运行,即使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。

Flask装饰器路由的实现:

Flask有两大核心:Werkzeug和Jinja2。Werkzeug实现路由、调试和Web服务器网关接口。Jinja2实现了模板。

Werkzeug是一个遵循WSGI协议的python函数库。其内部实现了很多Web框架底层的东西,比如request和response对象;与WSGI规范的兼容;支持Unicode;支持基本的会话管理和签名Cookie;集成URL请求路由等。

Werkzeug库的routing模块负责实现URL解析。不同的URL对应不同的视图函数,routing模块会对请求信息的URL进行解析,匹配到URL对应的视图函数,以此生成一个响应信息。

routing模块内部有Rule类(用来构造不同的URL模式的对象)、Map类(存储所有的URL规则)、MapAdapter类(负责具体URL匹配的工作);

Flask-Script扩展命令行

通过使用Flask-Script扩展,我们可以在Flask服务器启动的时候,通过命令行的方式传入参数。而不仅仅通过app.run()方法中传参,比如我们可以通过python hello.py runserver --host ip地址,告诉服务器在哪个网络接口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。默认情况下,服务器只监听来自服务器所在计算机发起的连接,即localhost连接。

我们可以通过python hello.py runserver --help来查看参数。

from flask import Flask
from flask_script import Manager

app = Flask(__name__)

manager = Manager(app)

@app.route('/')
def index():
    return '床前明月光'
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    manager.run()

命令行